重慶城市職業學院深入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體兩翼五重點”部署要求,錨定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的數智化轉型戰略,深入實施“52261”行動,即完善組織保障、制度保障、人才保障、經費保障、校企合作5項保障,夯實基礎設施和數據標準2個支撐,搭建數據和業務2個平臺,健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管理服務、科學決策6個領域應用,筑牢網絡與信息安全1條底線,以學校發展戰略提檔為統領,以教育生態提級為重點,以教學形態提質為核心,以師生信息素養提升為目標,綜合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實施“數智城職行動”,在智慧校園、數字應用、課堂革命、技術要求等方面聚力,有效推進數字技術與教學建設和改革深度融合,切實推動學校教學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建設智慧校園,服務學校治理,發展戰略提檔
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涉及頂層設計、制度創新、資源建設、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學校把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作為學校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抓,實施以智慧校園賦能辦學治校水平升級的“增智”工程,提高數據治理能力。
學校堅持“需求牽引、應用為王、服務至上”原則,不斷健全其組織和運行保障體系,全方位推進信息化轉型建設。成立專門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出臺《重慶城市職業學院智慧校園建設規劃》等制度,建立《重慶城市職業學院智慧校園數據標準》等技術標準、數據標準和安全標準,組建由校內外的知名學者、行業專家組成的信息化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配齊專兼職信息化工作人員,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全方位的保障。隨著系統規劃和周密部署落地,學校對接“1361”數字重慶建設整體構架,制定實施“52261”行動計劃,高站位推進“多元融合、數據賦能”的信息化校園建設。學校獲評重慶市智慧校園示范校,獲推薦國家教育部門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桿學校建設。
強化數字應用,服務校園生活,教育生態提級
數字化轉型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根本目的在于推動教育生態的優化升級,只有堅持創新迭代、持續發展,才能不斷催生更加高效、富有彈性的教育新生態。
學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立足“服務化視角”,以各類信息化服務滿足師生的自助式、移動化和智能化要求,以形成“統一標準、一數一源”的教育數據治理模式,建設了數據中心和數據標準,集成各業務系統的數據,形成數據主題倉庫,促進管理精細化、服務精準化、決策科學化。不斷推動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實現教育教學辦公數字化、協同化、移動化,各項教育教學服務全程網上受理、網上辦理和網上反饋,推動管理服務“減流程、減證明、減時間”。圍繞學生成長全過程,搭建“一站式”網上辦事大廳上線微應用100余個,服務師生業務流程全覆蓋。比如,學校通過業務流程重構,搭建起覆蓋學生入學到畢業、教師入職到退休的20多個業務系統和200余個全場域個性化微服務,“全天候、不打烊”提供服務,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有效提升了師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進行課堂革命,服務人才培養,教學形態提質
學校深入實施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的數智化轉型戰略,依托信息化技術在教師發展、校企合作、課程教學、實驗實訓、實習就業、發展評價等方面實行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隨著教學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與教育場景深度融合使教學實踐場景突破時空限制,使教學形態變得多元化,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發展形態。學校實施培養目標的數字化改造,修訂課程數字化能力教學目標,提供數字化課程資源。分專業群打造教師教學數字資源建設與應用共同體,緊扣學生專業學習需求、職業崗位需求、終身發展需要,突出專業特色、職業特色、產業特色及行業特色,系統化設計教學課程學習“資源群”“資源包”“資源鏈”600余個。例如,學校根據產業發展數據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增加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專業。充分利用包括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慕課等在內的教學資源,開發工作手冊式、活頁式數字化教材37種,將線下“教材”變為線上“學材”,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學習和因材施教。據統計,目前學校數字化改造實訓室44間,立項重慶市虛擬仿真實訓基地1個、專業資源庫2個;建成國家在線精品課程2門、重慶市在線精品課程23門、一流課程7門、校本課程900余門,實現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全覆蓋;校企開發數字化教材88種,學校教育信息化賦能高質量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越發鮮明。
聚焦技術要求,服務師生成長,信息素養提升
學校以強化信息技術與教學、管理、服務的深度融合為目標,用信息化建設助推育人質量、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升,讓新技術成為教學新潮流,形成新常態,全場域、全過程推進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師生信息化素養。
教學數字化轉型的主體是教師,落腳點是課堂和學生,系統提升師生數字化信息素養是保障轉型的前提。學校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將學生數字素養培育有機融入課程思政,提升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知識模塊比例,通過常態化、多樣化的實踐,培養具有數字意識、計算思維、終身學習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學子。常態化開展全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提高職業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的信息化領導能力、保障支撐隊伍的技術服務能力、教師信息素養與數字化教學能力。將數字素養納入職業教育學生核心能力加以培養,促進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化職業能力全面提升,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學習能力。成立人工智能、智慧零售等服務數字經濟應用技術推廣平臺,承接國家教育部門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項目3個、全國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項目2個。圍繞合作企業全球先進的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等領域,共同研發數字化改革共性技術5項。實施“一張網”工程,校園有線、無線、5G網絡全覆蓋,師生使用全免費。學校連續兩年承擔“國培項目”信息化及產教融合能力提升培訓、國家級別人工智能教育培訓,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賦能提質,為新時代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作出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