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明確提出“以建設高水平專業群為引領,全力推進高水平院校建設,全力打造四省邊際職業教育橋頭堡”的工作目標,圍繞創“雙高”、強服務、育人才的工作主線,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育人模式,突出實踐教學,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發展道路,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以“雙高”建設為引領,打好內涵建設攻堅戰,提升關鍵辦學能力
“十四五”以來,學校堅持以“雙高”建設為引領,全面推進改革創新發展,實施“‘雙高’攻堅年”“‘雙高’沖刺年”行動,以“優秀”等級通過浙江省“雙高”建設績效考核,綜合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實現質的提升。
優化教育環境,夯實發展基座。堅持頂層設計,明確學校一個時期發展的主要目標、主要措施、保障機制等8個方面工作。規劃建設用地827畝、總投資估算約33.51億元的新校區項目全面開工建設。迭代實施“黨建達標年”“黨建提升年”“黨建品牌年”行動,培育打造“衢職先鋒”黨建品牌,黨建引領事業發展能力全面提升。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實施領軍人才柔性引進和現代產業導師特聘計劃,構建階梯式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體系,人才隊伍整體實力得到提升。近3年,23個教師團隊在浙江省高職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中獲獎,1個團隊進入國賽,3個團隊入選浙江省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學校入圍全國高職院校教師發展指數100所優秀院校名單。
對接產業需求,構建專業矩陣。緊密對接衢州區域六大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針灸推拿、中醫學兩個國控專業獲國家教育部門批復增設并連續多年招收高分段考生。建成醫護康養和工業互聯網2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升級數字創意設計、現代商貿服務、智能制造3個專業群,布局運動休閑、化工新材料(新能源)2個新興專業群,形成與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同頻共振的“2+3+2”專業群建設體系。與區域龍頭企業共建華友新材料學院等一批產業學院,形成“一群一產業學院”的布局。積極推進市域職業教育改革,牽頭建立衢州市職業教育集團,成立縣域智慧學院等分校區3個,試點區域中高職一體化專業6個,布局5個區域中高職五年長學制試點,帶動中高職育人水平協同提升。高質量建成四省邊際中心城市大健康公共實訓中心等省級產教融合平臺8個,“科創中國”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基地成功入選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化工技術專業類現場工程師聯合培養項目立項為國家教育部門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項目。
實施改革創新,完善治理體系。堅持問題導向,確定制度創新、內設機構優化配置、數字校園、校園文化、空間布局優化五大課題,以改革創新突破學校高質量發展瓶頸。持續推進制度“廢改立”工作,修訂各類管理辦法200余個,全面優化學校內部治理體系,全面激發學校快速發展的內生動力。構建多元綜合性評價體系,持續推進“管理質量年”行動,深化校院兩級管理,以人才培養、創新能力、服務貢獻為核心要素,不斷完善二級學院、職能部門綜合績效考核體系。持續謀劃推進數字化改革和數字校園建設各項任務,著力推進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建設,重點打造“智治一塊屏”“智能一表通”“采購一件事”“啟航e賬戶”“校園進出一件事”5個特色場景應用,學校被評為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桿學校。
以服務發展為導向,打好職教賦能攻堅戰,提升區域影響輻射力
學校始終堅持“俯身貼地、提升能力,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理念,主動發揮學校專業、人才優勢,全力推進服務衢州市經濟社會發展。
開展技術服務。開展“六個一批”服務地方發展專項行動,即走訪一批企事業單位、征集一批校企合作需求、簽訂一批技術服務合同、培育一批教科研項目、推進一批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一批學生本地就業。全校建立30余支技術服務團隊、12個校級研究所(中心),常態化走訪企事業單位1000余家,推進技術聯合攻關,技術服務產業、企業成效顯著增強,領銜立項浙江省“尖兵”“領雁”“揭榜掛帥”等助力企業攻關項目144項,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超1000萬元。致力于構建良好的科技服務和創新生態,建成省、市級博士創新站、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市級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科技服務創新平臺23個,建成四省邊際中心城市大健康公共實訓中心、工業互聯網產學研綜合體等省級產教融合平臺8個,引進國家、省級學會建成衢州市學會服務站3個,構建“國—省—市—校”四級技術創新服務團隊,推進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成果轉化。近年來,學校省級基金立項數居浙江省高職院校第二名,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
開展社會培訓。充分發揮專業、師資及四省邊際區位優勢,建成衢州農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等社會服務和技能培訓平臺,按照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產業培育三大板塊設計六大類30個培訓項目,積極開展社會培訓,著力培育“衢州有禮”“衢州鄉旅”“衢州月嫂”三大培訓品牌,“衢職培訓”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年社會培訓量突破2萬人次。聚焦“擴中”“提低”共同富裕重大改革,成立四省邊際(衢州)共富學院,承擔共富學院總校建設任務,聯動專業教學點、龍頭企業、社會機構搭建“線上+線下”四省邊際(衢州)共富學院平臺,加大新藍領、新工匠、新農人培育力度,開展“線上+線下”各類培訓活動,已有6萬余人次參與培訓。牽頭組建浙閩贛皖四省邊際職業教育聯盟,成員單位達68家,年社會培訓量7萬余人次,培訓基地突破60個,聯合打造精品項目18個,惠及四省邊際近20萬人。其中,“衢州月嫂”培訓惠及5萬余人。
開展國際化辦學。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為指引,堅持“教隨產出、產教同行”,“走出去”和“引進來”雙線提升國際化辦學整體水平。“中文+技能”職業培訓服務企業需求,服務浙江通天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地企業“走出去”戰略,與浙江通天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柬埔寨“絲路學院”,建設涵蓋漢語教學、職業技能、管理能力、安全教育等五大類20余門課程的“絲路學院”課程資源庫,打造海外企業“點單”、學校“派單”、二級學院“接單”模式。“引進+輸出”雙輪驅動培養國際化人才,與日本佐久大學合作辦學開設護理專業,整合日本護理高端教學資源并將其進行本土化改造,形成新的專業標準和課程教學模式。引進國際認可的《悉尼協議》認證標準,強化工程技術專業國際認證,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與職業核心能力,推進專業課程國際化。發揮專業優勢,參與坦桑尼亞國家職業標準開發項目護理員5級和軟件工程技術員4級職業標準建設,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輸出職業標準。推動南孔文化國際傳播,依托衢州的南孔文化、楊繼洲針灸文化,舉辦2024年世界針聯楊繼洲針灸國際夏令營,招收柬埔寨、馬來西亞、瑞典等國家留學生來校學習。與美國雷德溫市開展互派藝術家交流項目長達10余年,在美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展覽20余次,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與互動。
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打好強基固本攻堅戰,提升德技并修培養能力
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加強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著力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推進課程思政全覆蓋體系建設,立項浙江省課程思政示范項目30項,獲得全國高校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展示活動一、三等獎各1項,2人獲得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課大賽特等獎。組建“8090”和“00后”新時代理論宣講團,著力打造“‘青春信仰青年講’新時代理論宣講團”思政品牌,開展理論宣講1000余場,獲得浙江省青年理論宣講暨微型黨課大賽宣講決賽一等獎、基層理論宣講成績突出個人等榮譽,入選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建設項目。師生黨員“百人話百年”專題采風活動影響廣泛,青春成人禮暨大型思政公開課廣受好評。
構建“1+1+1”育人模式。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構建以“畢業證書+職業技能(資格)證書+榮譽證書”為導向的“1+1+1”多元成長模式,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和“1+X”證書制度,實現每名畢業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一本以上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和一本校級以上榮譽證書。10余名學生獲“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省市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完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青春成人禮和優秀學生表彰大會“三禮一會”制度,完善班級治理體系建設,加強學生教育管理質量評價和規劃建設,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創新建立學生公寓功能型黨支部,完善工作機制,開展思想引領進公寓、文化浸潤進公寓、心理健康進公寓、勞動育人進公寓等活動。著力推進“五育”并舉,美育和勞動教育課程納入必修課程體系,實施“工匠精神進課程”計劃,開展勞模進校園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學校兩次獲得浙江省大學生運動會“校長杯”。
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堅持人才培養“標準引領”“技術引領”和“創新引領”,建立以國家、省、校三級教改項目為支撐的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體系,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開展書證融通、賽教融合、專創融合課程改革。近3年,1門課程入選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教師主持和聯合主持建設國家教學資源庫4個,新增國家規劃教材5本。有效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深化校內職業技能大賽賽事體系建設,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學結合。近3年,學生獲得省部級以上各類競賽獎項70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A類競賽獎項400余項,獲得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銀獎等。標志性成果不斷取得突破,孵化學生創業項目74項,注冊成立公司12家,近3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穩定,學校獲得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在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滿意度調查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專業水平”“創新能力”等6項核心指標均列全省高職院校前10位。